WMO发布2020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climate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WMO发布2020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和2020年创下气温最高记录,成为史上最热之年,为何还会有寒潮?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一、WMO发布2020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
2021年4月25日,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2020年全球气候状况》(State of the Global Climate 2020)报告,该报告记录了气候系统指标的状况,包括温室气体浓度、陆地与海洋温度升高、海平面上升、海冰融化、冰川退缩以及极端天气,并强调了对社会经济发展、人口移徙与流离失所、粮食安全以及土地与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报告的关键结论如下:
(1)由于2020年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所采取的措施,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暂时减少,但主要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与氧化亚氮的浓度继续增加。
(2)2020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3年之一,比1850—1900年基准水平高0.1 ℃。过去6年(2015—2020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6年。2020年6月20日,俄罗斯韦尔科扬斯克(Verkhoyansk)的温度达到38.0 ℃,成为北极圈以北最高的温度纪录。
(3)海平面上升趋势正在加速。1993年以来,基于测高法观测的全球海平面平均上升速度达3.3±0.3 mm/年。冰盖损失的增加是全球平均海平面加速上升的主要原因。海洋热含量和海洋酸化程度正在增加,削弱了海洋减缓气候变化的能力。2010—2019年,0~2000 m深度海洋的升温速率达到1.2(0.8)±0.2 Wm-2(瓦每平方米)。
(4)2020年9月,北极最小海冰范围达到有记录以来的第2低值。南极冰盖质量损失趋势在2005年前后加速,目前,南极洲每年冰盖损失大约为175~225 Gt(十亿吨)。
(5)2020年北大西洋飓风季节异常活跃。飓风、极端热浪、严重干旱与野火导致数百亿美元的经济损失以及多例人员死亡。
(6)2020年上半年记录了约980万人流离失所,主要是由水文气象灾害造成。
(7)COVID-19对农业部门的影响加剧了整个粮食供应链的天气影响,增加了粮食不安全水平。
转载本文请注明来源及作者:中国科学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气候变化动态监测快报》2021年第10期,刘燕飞 编译。
一、2020年创下气温最高记录,成为史上最热之年,为何还会有寒潮?
这是由于地球存在高速自转形成多种的气流,高压带以及围绕着太阳周转,受到太阳光和照射时间的变化规律有关。寒潮的存在是必然的规律,也是地球发生冬天和夏天更替变化的自然规律所决定的。寒潮,冷空气高压和热带气压随着太阳角度南北的移动每年在互相交替,影响着地球气侯的变化,让生活在地球的人们知道春,夏,秋,冬时节的变化,为人们按排农业生产,穿衣,住行提供依据和参考。大家都知道,地球在高速自转的同时还要围太阳周转的自然现象,并且太阳对着地球的照射角度有南北移动的规律。当太阳接近地球的北回归线上空时,地球北半球大部分被太阳光照射的面积逐渐达到最高值,这时北半球的地表和空气温度逐步上升,加上南太洋形成了强大的热带气高压,而冷空气开始减弱,于是北半球进入了令人感到炎热的夏季,而半球变成了冬天;当太阳接近南回归线上空时,北半球由于受到太阳照射的角度处于斜射状态,从而导致地球地表吸收的热量减少,地表和空气的温度下降。这时西太平洋高压和海南附近的台风减弱,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山地区的寒冷成了高压南下影响我国大部分地,造成降温和令人感到寒冷的天气,这时北半球进入冬天的季节,而南半球却变成了夏天。
据专家分析,目前有一个大尺度的涡旋盘踞在西伯利亚地区,冷空气在此不断集聚,堆积。另外,在其西侧的偏北气流不时把一些冷空气带到向南方向地区,这是最近造成我国北方以及南方大部分偏冷的原因所在。
今年上半年,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到高温,干旱和洪涝水灾的影响比较大。今年我国出现高温,干旱的情况是历年少有的现象。
今年上半年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天的气温出现了最炎热的天气的记录。其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吐鲁番市达到49.6度的最高纪录。在我国内陆地区的重庆市,武汉市,南京市,长沙市,杭州市,南昌市,上海市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地区也出42度以上的高温天气,成为2020年夏天的气温的最高峰值。
造成地球高温炎热的气侯与地球变暖有关。根据专家分析,地球变暖是指在一段时间中地球的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目前,世界范围内的人们认为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由于人类干扰导致温度气体(如二氧化碳)排放量过多而造成。
地球气侯变暖和人类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导致温度效应有关。造成地球气侯变暖的原因是人类燃烧煤,油,天然气,树木,草杆等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以及甲烷进入大气层后使地球升温。由于这些温度气体有对来自太阳辐射可见光的高强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的原因。
另外,太阳的活动也会导致地球变暖的原因之一。一般情况下,太阳黑子(磁场最高值)多的时候,太阳活动剧烈,太阳活动达到高峰时释放出的高速带电粒子流能干扰宇宙射线,射向地球。于是造成地球上空的云层不能在短时间的形成,进而导致地球照射过多没有阴蔽,从而使地表的温度快速升高,造成我国部分地区高温炎热,少雨干旱的现象。
除此之外,今年南海附近的台风或者飓风没有按往年那样在六,七月份正常进入和影响我国内陆地区也是造成夏天气温升高和干旱的原因之一。今年台风偏少强度偏弱,属历来罕见。
据报道。截至1O月下旬以后,今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生成17次台风,比多年同期偏少。其中,8月份以后有5个台风在我国登陆。有3个台风进入我国东北地区,给东北地区带来大风和降雨情况。
今年,台风偏少的主要原因是副热带高压偏于强大。而今年7月副热带高压异常偏西加强,面积偏大。台风生源地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洋面为副热带高压所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活动受到抑制,于是造成台风生成的必要条件,造成 历史 上我国首次7月没有台风和热带暖湿气流影响的情况,也是我国上半年出现高温少雨,干旱的原因所在。
目前,冬天影响我国的寒潮和冷空气主要来源于北极圈附近的西伯利亚高压寒流和蒙古高山冷空气。每年快到冬季时,由于我国南部地区变成热带低压,于是冷空气和寒潮高压向低压地区南下进入我国,造成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温,降雪,雨雪,霜冻的寒冷或者少雨,干燥的天气。
目前,世界分为5大寒流:
北太平洋东部的加里福尼亚寒流;
南太平洋东部的秘鲁寒流;
北大西洋东部的加那利寒流;
南大西洋东部的本格拉寒流;
南印度洋东部的西澳大利亚寒流;
以述这些寒流每年从南,北半球由高纬度海域向低纬度地区流动。
众所周知,地球的北极和南极圈是常年冰冻的地带,位于地球的两端。由于没有受到阳光辐射和照晒,甚至出现24小时没有见到太阳光的地带。因此,地球的北极圈和南圾圈附近地区的气温非常寒冷,有零下60多度,常年覆盖着厚厚的冰雪,植物无法生长,而寒潮和寒流却在这些地区形成。
寒潮表现有强有弱,年年如此,周而复此。寒潮带来的冷空气,使地表降温下雪,造成高山结冰,植被霜冻是冬天的特征。夏天高温使人们感到炎热是夏天另外的一个特征,这也地球上的自然规律。
对于我国来说,寒潮爆发是每年冬季必有的天气现象,只是强弱而已,当寒潮爆发强度大或次数增多时,大概率冬季气温低于往年,出现寒冷的天气。
2020年还没有走完,陆陆续续有多家媒体报道世界各地气温偏高,年初2 月份,南极的一个研究基地记录到南极大陆的温度首次超过了 20 摄氏度。12月下旬,法国统计了全年平均气温接近14摄氏度,比正常水平高出近1.4摄氏度,成为有史以来最热的一年。
世界气象组织12月初发布的《2020年全球气候状况》临时报告,今年前10个月的数据都将2020年定为迄今为止气温第二高年份,仅次于2016年,高于2019年。
全球气温发飙,最热之年不绝于耳,为何我国今年这么冷,而且近两天还出现了霸王级寒潮?
首先,世界气象组织统计的是全球气温平均值,这并不保证世界上任何一个区域都是最热之年,总会有个别地区气温偏低,低于全球气温平均值,成为偏冷的一年。从上图可以看出,我国今年入冬以后的天气偏冷,即使是夏季也有没有出现创纪录的高温,只是五.一与同期相比,气温偏高。目前国家气象局还没有统计出全年平均气温高低如何,凭对今年的感觉,气温偏高可能性不大。
其次,法国气温很有代表性,12月21日统计结果,今年气温高于往年1.4度,这个数值高于常年太多,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既然这么多热量集聚在欧州地区,其它地区获得的热量会少一些,因为全球热量总是趋向于平衡,为此有些区域寒潮要多一些,天气要偏冷。
第三,我国与世界上其它国家不同,季风性气候显著,冬季主要在西伯利亚冷高压的控制之下,极地寒潮影响到我国大面积国土,常常是最南端伸入到华南沿海一带,2016年广州和深圳等城市都下起大雪。要知道广州位于北回归线以附近,这与同纬度比较我国冬季要寒冷的格外多。
此外,寒潮爆发强度和次数多少取决于当年大气环流状态,比如,今年的大气环流异常,东太平洋水温偏低,出现了“拉尼娜”现象,导致西太平洋地区的亚州大气环流经向运动偏多,这有利于寒潮形成及南下的频度,同时强度也较往年偏大。
近两天形成了霸王极别的寒潮,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偏低,哈尔滨白天最高气温零下18度,华北地区白天气温还在零度以下,0度线很快逼近华南沿海地区,这表明今年在全球气温偏高的背景下出现了极度严寒天气,天气个性化特征明显。
从今天(30日)天气分析图来看,盘踞在蒙古一带冷高压势头依然不减,最小圈等压线值还在1075百帕,还是非常强盛。冷锋高压脊呈西北—东南向沿伸,冷锋前沿已推到了台湾东海洋面上,这意味着全国大部分地区在冷高压控制之下,人们普遍感觉到冷冷西北风吹来。即使在华南沿海地区也不例外。广东北部气温降温幅度达14度左右,广州11点气温也降到了10度左右,气温还呈现下降趋势。
2020年即将结束,全球气温偏高已经是定局,可是我们国家却出现了跨年的极端天气现象,这实属正常,这种个性化天气全球每年都会存在,只是今年的极端寒潮现象在我国表现的比较特殊而已。冬季正向深度发展,最冷的天气还没有到来,后续还会有寒潮爆发,气温还有可能创出新低,在全球偏暖年份,这样的严寒天气更突出地表现出我国季风性气候特征。
地球的自我调节,为维持平均值,必有波峰、波谷,如果超出自然本身的调节能力,即出现超调,就是超高温—再极低温,参见电影《后天》中的理论。
二、今年将为有记录以来最暖年份之一,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今年将为有记录以来最暖年份之一,主要原因是地球人口的剧增、火山爆发释放大量热能、工业气体的排放、自然森林的减少。
《2020年全球气候状况》临时报告指出,2020 年将成为有记录以来最暖的三个年份之一。全球变暖就是二氧化碳这种温室气体在地球上的不断累积,导致了地球吸收的热量大于释放的热量,地球就越来越热了。地球人口的剧增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人类不停地排放二氧化碳,地球二氧化碳含量越来越高,温室气体的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加剧,最终气候变暖。还有工业气体的排放,也会对大自然的环境造成压力。加上自然森林的减少,导致植物光合作用吸收温室气体释放氧气较少,进一步加剧了气候变暖。另外,火山爆发释放的热能会加剧气候变暖。
接下来,我们回顾下2020年都发生了什么?菲律宾火山喷发、日本鹿儿岛火山爆发,菲律宾居民有超过25,000人在避难中心寻求庇护。而鹿儿岛火山爆发喷出的浓烟直窜距火山口约7000公尺上空。 两次火山爆发释放出大量温室气体。
其次,澳大利亚大火持续烧了5个月,受灾面积高达186000平方公里,摧毁了5900多栋建筑物,其中包括2779个家庭在内。澳洲继而造成10亿只动物被杀,稀有物种濒临灭绝,大量动物无家可归。据说,浓烟都飘到了距离2000公里以外的新西兰,导致新西兰上空出现雾霾。随后大火扩散到新南威尔士州、维多利亚、南澳大利亚等地。保守估计,5个月的山火起码向大气排放了4亿吨二氧化碳,这无疑进一步加快了全球变暖的速度。接踵而至的是气候变暖带来的各种气候异常现象,包括海啸、洪水。
三、气象组织表示2020或为有记录以来最热年份之一,这是因为全球变暖吗?
是的,今年虽然受拉尼娜现象的影响,全球气温有明显的下降迹象。但据世界气象组织12月初发布的《2020年全球气候状况》临时报告,今年前10个月的数据都将2020年定为迄今为止气温第二高年份,仅次于2016年,高于2019年。 那么为什么受拉尼娜现象的影响,全球气温仍在不断加温呢?我会从以下几点做详细解答。
一、人类活动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
以二氧化碳为例,在人类社会实现工业化以前的19世纪初,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为270ppm,而到了 1988年已上升到350ppm。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原因主要有两个:首先,由于人口的剧增和工业化的发展,人类社会消耗的化石燃料急剧增加,燃烧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进入大气,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其次,森林毁坏使得被植物吸收利用的二氧化碳的量减少,造成二氧化碳被消耗的速度降低,同样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
二、荒漠化的土地
荒漠化也是全球变暖的又一不利影响。研究表明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世界上某些地区的降水将减少,而蒸发将增大,致使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减少导致一系列的缺水问题。世界上本来就存在一些水资源短缺的地区,在此背景下将变得更加困难,荒漠化是必然结果。目前,世界沙漠化的速率是每年6万平方千米,这对于70%的干旱地区(全球陆地面积的25%)是一种潜在威胁。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注意。
三、全球变暖对人们有何影响
炎热和潮湿的气候是蚊子和蜱虫的完美温床。据专家称,全球暖化使我们身处一个更容易面临由虫媒(蜱虫或蚊子等)传播疾病的环境。在2017年的一份报告中,医学会气候与健康联盟(Medical Society Consortium on Climate and Health)警告称,“携带西尼罗河病毒(West Nile virus)和登革热(dengue fever)等疾病的蚊虫正变得越来越普遍,人们担心疟疾可能会重新出现在美国。” 还有今年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给世界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关于climate的问题,通过《今年将为有记录以来最暖年份之一,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气象组织表示2020或为有记录以来最热年份之一,这是因为全球变暖吗?》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climate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爱资源吧版权声明:以上文中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