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系统综合问题高等工科院校教师教与学学术实践能力研究

高等工科院校教师教与学学术实践能力研究

时间2023-01-26 07:55:30发布分享专员分类系统综合问题浏览195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objective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高等工科院校教师教与学学术实践能力研究和高校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教育能力?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高等工科院校教师教与学学术实践能力研究
  • 高校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教育能力?
  • 简论高职教师科研素质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
  • 如何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 一、高等工科院校教师教与学学术实践能力研究

    摘 要:以提升高等工科院校教师教与学学术能力为切入点,通过对教师教与学学术能力的相关理论、概念的梳理,构建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经验总结的教师教与学能力提升框架。本研究认为,应从知识资本、实践反思、经验探讨、“惯习”养成四个方面重点开展高校教师教与学学术能力提升计划,应针对高校教师发展的不同时期,通过外界场域知识资本的获取,逐步开展高校教师教与学学术能力“惯习”的培养,构建教与学学术能力的高校教师发展路径。

    关键词:高校教师;教与学学术;实践能力及体系构建;高等工科院校

    教师教与学学术能力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1990年,随着厄内斯特·博耶(Ernest Boyer)的《学术反思:教授的工作重点》 (Scholarship Reconsidered: Priorities of The Professoriate)[1]的出版,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高校教师重点工作领域的大讨论。博耶首先提出了“教学学术”的概念并对教学学术思想做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开辟了这一思想研究的先河。高校教师成长为教学学术型教师会经历哪些阶段?教师教与学学术能力的提升是教师发展的重点也是难点。美国教育联合会界定的基于教师教与学学术能力提高的教师发展包括四个方面,即个人发展、专业发展、教学发展和组织发展。个人发展包括提高教师的生涯规划和沟通能力,培养自我发展意识并指导如何有效地保持身心健康;专业发展包括促进个人成长,获取或增进与专业工作相关的知识、技能和意识等内容;教学发展包括学习材料的准备、教学模式与课程计划的更新;组织发展致力于营建积极的组织气氛,促使教师进行新的教学实践。

    国内关于教学学术能力和实践的相关研究,数据显示(中国知网):基于教与学学术历史梳理及相关理论的建构及教与学学术研究方向解读的文献较多,而侧重于提升教师教与学学术能力的实践性操作的文章较少,且基本为最近三年内的文献,由此看出该方面正在成为教与学学术研究的热点。检索关键词“教学学术能力”,国内关于教师教与学学术能力的研究有15篇(标题含有“教学学术能力”),主要涉及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的构成及评价机制研究,教师发展中心在提升教师教与学学术能力中的作用研究,青年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的发展研究方面。例如:《高校教学学术能力的构成及其发展研究》一文认为教学学术能力包括专业学术、教的学术和学的学术三个基本要素,同时还分为知识、反思、交流、观念四个维度。提升我国高校办学水平,要从以上几个基本要素和维度出发,尊重教学的学术价值,提升教学的学术地位。另外,教学学术能力的提升,还依赖于大学的政策支持,包括为教师教学工作改善制度环境,创造有利的条件等[2]。《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的建构》一文通过对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能力建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分析,认为学科教学知识论的产生、学习科学的发现和新信息环境的改变,为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的建构提供了可能性。要形成教师的教学学术能力,关键是要充分发挥大学组织、大学教师和大学院系各自的作用[3]。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开展教师教与学学术能力的研究较少,从已有的文献综述分析,较多侧重于对教与学学术能力概念的剖析,及高校教师教与学学术能力的框架分析。应如何提高教师的教与学学术能力,具体通过哪些方面衡量教与学学术维度的相关研究乏善可陈。

    高等工科院校教师教与学学术能力的理论分析框架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在于随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研究能力需要不断提高和改进,特别是工科院校的教师缺乏教育学知识、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缺乏如何运用教育学知识设计本学科专业的教学,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课堂中出现的各种学习问题。各高校纷纷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教学能力培训,但笔者发现许多高校缺乏系统的高校培训架构,培训较为单调、片面、碎片化,从高校教师参与反馈信息来看,效果没有达到理想预期,教师参与意愿较差。在当前高校普遍重视科学研究而忽视教学研究的背景下,如何有针对性地帮助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论文尝试通过布迪厄实践教育理论的分析方法,通过引入教与学学术能力培养的四个维度—知识资本、实践反思、经验探讨、惯习养成,在教与学的学术实践场域中,实践反思、沟通经验、互通有无,针对高校教师发展的不同时期,通过外界场域知识资本的获取,逐步开展高校教师教与学学术能力“惯习”的培养,逐步通过四个维度、三个等级构建提升教与学学术能力的高校教师发展路径(如表1所示)。

    通过此框架分析某高等工科院校成功的教师教与学学术能力培养体系。通过布迪厄实践教育理论的分析框架,构建工科院校教师教学专业发展共同体。着重研究如何提高教师教与学学术能力的方法,并如何开展相关的教与学学术实践,从教学学术视角加强教师培养。

    高等工科院校教师教与学学术实践能力提升及体系建构实践—以北京某高等工科院校A为例

    教师发展中心、教务处、人事处是构建学校教师教与学学术能力的主要机构。教师发展中心是开展教师能力培训的核心,教务处和人事处是教师教与学学术能力培养的评价机构。笔者以北京某高等工科院校为例进行探讨,结合教与学学术能力培养的四个维度,从五个方面提升教师教与学学术能力。

    1.注重国际先进的教育学理论知识的培养

    从教与学学术的知识资本维度分析入手,A校教师发展中心为了补充教师在教育学、学科科学等领域的知识不足,非常注重国际先进的教育学理论知识的培训,在新教师和骨干教师培训的课程中设置“以学为中心”、学科科学等内容,促进教师教学理念和方法的革新,用先进教育学理论知识指导课程教学,更新教师教学观念。A校教师发展中心邀请中国香港理工大学何淑冰博士开设“促进深度学习的有效策略及方法”和“互动课堂”工作坊,派教师赴中国台湾大学教学发展中心开展教学技能工作坊培训(ISW,Instructional Skills Workshop)。A校一共有三位教师获得ISW证书,ISW的核心是运用BOPPPS有效教学设计(Bridge-in,引入;Objective,目的;Pre-assessment,前测;Participatory Learning,参与式学习;Post-assessment,后测;Summary,总结)。作为先进教学理念知识资本的传播者,三位教师在校内举办BOPPPS交流分享会,并通过与其他高校合作举办ISW工作坊或研修班,引导校内各学院不同年龄层次教师掌握BOPPPS教学模式,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刚入校的年轻教师则需要参加为期4个月的“新教师教学研习营”,通过教育理念、教学技能、教学观摩、微课展示与点评等培训模块设计,让年轻教师更好掌握先进的教育学理论、理念和方法。

    2.注重教学实践中推动教学改革研究

    教学是一个探究的过程,研究问题来自于课堂。从实践反思维度视角看,教学学术表现在教师通过对课堂观察,对学生学习行为的研究,进行总结反思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高校教师的教学实践反思过程一般依托教学改革项目进行。要想推动教师开展高质量的教学学术研究,教师必须知道如何从课堂中选择适应新教学理念的研究主题,并用多种研究方法进行教学设计。然而,工科院校的教师除了教育学理论薄弱外,一般都不熟悉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因而在开展教改时不知道如何将课堂问题提炼为研究主题,也缺乏如何做访谈、问卷调查等科学研究方法。鉴于高校教师科研任务繁重,这些不足需要由学校提供专门的指导和培训。

    为了将课堂中的教学问题转化为教学研究主题,A校教师发展中心为教师的教改研究提供最新研究热点主题,支持教师积极申请教改项目。此外,通过外派研修,让教师们学习如何做教学研究及撰写教改论文,如外派教师参加“信息化环境中的教学研究与论文写作高级研修班”“国际论文写作与发表研修班”“教学如何做学问”等。

    3.注重加强国内外交流合作,促进国内外学术共同体的建立

    教学之所以成为学术,是由于其研究成果经过公开化,接受同行评价。从经验探讨维度出发,高校应该加大教师教学反思、总结、研究等成果的交流分享。A校从课程教学团队入手,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的反思、改进都以分享交流的形式与本课程教学团队分享,达到学习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此外,外派研修及邀请专家来校讲学也是该校教师教与学学术能力提升培养的重要环节,针对学校教师的需求和专业特点外派教师参加相关培训,同时邀请国内外知名教育学领域专家来校开设工作坊,通过“引进来,派出去”策略逐步形成国内外教学学术共同体。例如:鼓励教师积极投稿给国际教与学学术协会(ISSOTL),参加“高校教师教学能力专业化发展经验报告会”,参加高校教学发展年会(CHED,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Network)等。

    4.注重教师教学全程培养,促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惯习养成

    A校针对不同教龄教师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师教与学学术能力培养模块,构建提高教师教与学学术能力的阶段性发展培训平台。以此为基础,尝试设计一整套教师成长发展(发展初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的金字塔培养路径。例如:通过“新教师教学研习营”,给予刚入职教师和青年教师教学方法和教育理论上指导,有利于其度过职业生涯早期的不适应和迷茫阶段。通过“名师教学观摩”工作坊,邀请学校资深教师和教学名师实战授课,中青年教师听课并互动交流,就“如何上好课”“学生怎么学”“教师怎么讲”激发中青年教师思考,通过分析研究生、本科生课程的差别,从学习认知的视角出发,引导中青年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特点,而且要发掘适合自己的有效教学方法。通过“教学朋辈”引领工作坊,请有经验的中青年教师开设讲座或工作坊,如经过工程专业认证的某专业教师分享“成果导向理念下课程大纲和教案设计”,就大纲设计和教案设计方面开展朋辈引导。通过设计教学能力提升工作坊,促进不同专业年龄层级教师的交流,如大学课堂教学设计专题工作坊、同伴教学法主题工作坊、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实践与应用工作坊等,要求本校或外校相关领域专家,侧重教师不同方向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

    通过“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的大讨论及开展覆盖全校的主题研讨会,逐步构建校内“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教与学学术能力提升和交流平台。将原有“碎片化”的教育教学资源逐步整合,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教育学理念,扩宽教师掌握前沿教学理论及方式方法等“知识资本”边界的深度和广度,并通过举办工作坊、外派教师学习、开展教学改革研究等多种形式,不断促进教师在教学实践场域中实践反思与经验探讨,促进国内外及校内学术共同体的建立,逐步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惯习养成,从而不断提升教师教与学学术能力。

    高等工科院校提升教师教与学学术能力的策略分析

    根据高校教师教与学学术能力提升的四个维度,结合某高校教师教与学学术能力培养体系建构的实践经验,提出以下教师教与学学术能力提升的策略。一是推动学校管理层面的高校教师教与学学术能力支持和培养机构的设立,给予教与学学术研究以学校管理层面支持,并逐渐向学院及院系层面拓展。定期召开学校层面的教师教与学学术能力培养的学术研讨会,构建学校内部的学术能力支撑平台和学术共同体。二是推动基于教师教与学学术能力研究实践项目和研究共同体的经费支持,设立教师教与学学术能力提升专项研究经费,鼓励教师开展学科领域或教育学方向的教学学术能力的研究与反思,公开发表相关研究成果。设置教学改革项目是学校推动教师开展教学学术的一个抓手,学校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教学质量采集大数据平台,为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撑。三是提升教师教与学学术能力需要一个过程,开展的活动和构建的体系要遵循教师的成长规律。要根据教与学学术能力培养的四个维度,分析不同阶段教师的需求,整合教师发展中心、教务处、人事处和学院等资源,有针对性地构建教师培养支持体系,如知识资本支持模块、实践反思支持模块、经验探讨支持模块、惯习养成支持模块,拓宽教师知识资本,促进其进行教学实践反思,经验探讨和惯习养成。四是推动教师教与学学术能力提升,将教师教与学学术能力作为衡量教师职业的基本标准。要研究如何正确评价教师的教与学学术能力,并与大学教师综合评价体系相结合。(作者:李宇鹏 耿海萍,单位:北京化工大学,耿海萍为通讯作者)

    本研究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经费“高等工科院校教师教与学学术能力培养及实践研究”项目资助(项目编号:PT1804);基于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公共管理专业课程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8BHDJGP14)

    参考文献:

    [1]Ernest L.Boyer.Scholarship Reconsidered:Priorities of the Professoriate[M].San Francisco:Jossey-Bass,1990:16-24.

    [2]徐萍.高校教学学术能力的构成及其发展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6,28(5):18-23.

    [3]周萍,陈红.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的建构[J].高校教育管理,2015,9(6):94-98.

    《北京教育》杂志

    一、高校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教育能力?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结构,其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高质量的教师代表了学校的水平。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在全球信息化的浪潮推动下,更要身先士卒,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能力,才能更好的教授学生。高校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呢?教师了解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后,才能够有的放矢的不断完善自己。

    高校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是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身为一名教师,首要任务是教书育人。

    1、 教学组织能力

    教师首先要具备的能力就是教学的组织能力。 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教学的基础,是教学环节中的首要环节。如果把上课比作打仗,那么教学准备就如同战前的运筹帷幄,谋划决策。以前的教学准备工作基本就是教师自身备课工作,当今,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网络的出现给教师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它正使教师的职责和作用发展变化。它使教师从单纯传授知识的角色中摆脱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辅导者。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网络缩短了知识传授与反馈的过程,大大增加了课堂教学中师生交流的机会,从而使课堂教学效率得以显著提高。

    2、 课堂控制能力

    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注重过程控制。 教师应该注重教案的动态设计,在教学实践中贯穿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教案是教员教学实施方法、实施策略、实施内容、实施对象等内容的基本遵循,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应该有不同的教案。教案是随着教学的深入而动态变化的,而不是一成不变,做到及时小结、调整是优化教学的基本方略。

    教师要始终扭住课堂授课这一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着重于理论知识与素养的传授。在知识传授过程中,教员要能“进”得去“出”得来,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要懂得“讲”与“授”的区别与渗透;要通过将知识“讲给”学员以达到“授予”学员的目的,最终物化为学员的内在素质。

    3、 教书育人能力

    教书是指教师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和文化知识、训练学生的技能和技巧、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智力;育人是指教师在教书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科学进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一个优秀的大学教师在其职业活动中,既要教授学生知识,又要培养学生成才,要把两者有机地结合在起来。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工程师是通过教学活动,在学生心灵上精心施工的,让学生做一个知识、能力都很健全的人,思想、行为都很健康的人。

    4、 自我学习能力

    教师不仅要具备本学科坚固的知识基础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还要涉猎其它领域的重要知识。教师只有具备渊博的学识,广阔的知识视野,方可居高临下,游刃有余;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积极进取,才能担当起培育英才的重任;尤其是现代社会发展如此迅速,新知识、新理论、新观念不断涌现,教师几乎每天都面临着一个新的世界,只有不断地学习、学习、再学习,把学习当作自己工作乃至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活到老,学到老”,成为终身学习的楷模,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三、 高校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科研能力

    卓越的大学教师既是教书能手又是科研能手。教学和科研是高校的两大任务。教学是高校教师的基本任务,科研是高校教师的重要任务。要树立教学和研究同步同行,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整体观念,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研究习惯。把眼前的工作当作科研内容,勤读书,勤思考,勤总结,以科研促进教学,走教学与科研一体化的道路。

    1、 科研开发能力

    从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态势和大学教育的特点来看,大学教师必须站在科学发展的前沿,因为今天大学教学内容的流动性、变异性是最强的,大学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而宽厚的知识,对所教学科有透彻的了解,又要博采相关知识。科研是大学教师获取学科前沿知识最为直接、迅速、有效的途径。教师通过对学科的深入研究,对其他领域的广泛涉猎,成为学术的领路人,促进教学在更深更广的领域展开。

    2、 科技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建立国家的创新体系,培养更多的创造型人才。

    跨世纪的教师要强化创新意识,富有改革精神,具有创造能力,要解放思想,不拘于传统的教育观念,不要一味固执于个人经验,敢于在科学技术中开拓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

    自身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更加有可能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主动探索如何传授科学知识,创造新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构建新教学模式,形成自己个性风格的教学艺术。

    3、 团结协作能力

    科研领域的开发过程,不可能是一个人单枪匹马就行的,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必须要团队进行工作,团队中的人。

    四、 高校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综合实践能力

    “闭门造车”、“近亲繁殖”、“纸上谈兵”等词汇在这些年里经常被用在某些高校中青年教师的身上,显然,大众对高校教师的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之外还有更高的要求。

    1、 学术交流能力

    高校教师的成长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影响其成长过程的因素很多。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从多个方面去帮助青年教师的成长,而学术交流是行之有效的方式。

    在现代社会,任何一个单位、任何一项工程,所要实现的目标都不是一两个专业所能完成的。一个团体往往拥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专业。多学科的分工协作已成为大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教师仅凭自己的个人实力,单打独斗式的搞科研,闭门造车式的搞教学都不能很好地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不利个人的成长。而通过相互交流,相互讨论,相互学习,融人到适合于自己的特点的群体中,有助于拓开视野,加速信息的获取,提高自身学术水平。

    2、 工程实践能力

    科学技术研究的结果最终目标是要转化为劳动力的,高校教师在攻克科技难题的时候,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意识到要应用于实践。工程实践是科研的目标,也是科研人员希望得到的最终结果。

    教师在教学科研工作之余,积极参与工程实践,这些实践经验和工程实例融人到课堂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丰富更新了教学内容,拓宽了学生知识视野,提升了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

    五、 总结

    高校教师在具有初步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后,可以通过学术交流和工程实践工程,不断的完善自己,全方位提高自己的能力,最终会成为一名合格的甚至是优秀的教育与科研双料学者。

    二、简论高职教师科研素质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

    简论高职教师科研素质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

      
      论文摘要:
    高职院校教师应具备良好的科研素质,以促进高职院校健康、持续发展。高职教师目前的科研素质状况与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分析影响高职教师科研素质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提出高职院校应转变观念,加强指导,强化管理,完善制度,不断提高高职教师的科研素质。

      论文关键词: 高职教师;科研素质;影响因素;提升途径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年取得了良好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实用型高技能人才,为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做出积极贡献。要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有必要加强科研工作,通过科研改变教师的知识结构,增加运用技术的实践能力,改革课堂教学内容,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目前,高职院校总体科研水平还不高,学校的科研氛围不浓,教师的科研能力不强。究其根本,在于教师的科研素质还有待提高。分析影响高职教师科研素质的主客观因素,有助于“对症下药”,多方面着手提升高职教师的科研能力,促进高职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一、影响高职教师科研素质的因素

      影响高职教师科研素质的因素很多,总体上可以划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个方面。
      (一)影响高职教师科研素质的主观因素
      从主观因素看,影响了高职教师科研素质的因素主要有观念和实践两个方面。观念主要是教师对科研的认识和认同程度,教师参与科研工作的价值取向等,而实践就是教师用于科研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情况。
      1、高职教师对科研应有地位认识不足,科研意识薄弱
      高职院校整体上成立时间较短,还有的是从中等院校升格而成,许多教师只重视教学,认为只要把教学工作做好就行了,没有形成良好的科研意识。相当一部分高职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科研与教学的有机统一和相互促进作用。高职教师对科研地位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决定着教师的科研态度,由于教师对科研地位的认识不到位,因此科研态度自然不是很积极,从而影响教师科研素质的提高。
      2、高职教师不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亟需科研培训
      教师个人的科研能力是决定教师科研素质最为重要的基础。而目前高职教师继续教育中科研培训的缺乏是造成教师科研素质不高的的重要原因。当今对高职教师的教育培训仍注重学历层次的提升,高职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继续教育都不重视教师科研技能、科研方法的培训,不利于教师科研意识的提高。
      3、高职教师知识和观念更新滞后,不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
      高职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依赖于教师的自我学习和自我提高,面对高职教育改革的要求和自身科研基础薄弱的矛盾,提高科研素质应该成为高职教师自我学习的一个重要原因。教师自我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态度往往与教师的科研素质存在着比较显著的正相关性。
      4、高职教师投入到科研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影响科研素质的培养
      由于高职院校近年来快速发展,师资力量普遍不足,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过重。时间和精力有限,繁重的教学任务与科研之间的冲突不可避免,不少高职教师穷于应付日常教学工作,特别是年轻教师更是疲于奔命,忙于备课上课,忙于进修考试,根本无暇顾及科研,自然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科研中了。由于教师在科研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有限,自然严重制约了高职教师自身科研素质的培养和学校整体科研水平的提升。
      (二)影响高职教师科研素质的客观因素
      1、现行管理体制存在弊端
      (1)从宏观上看,长期以来高职院校教师的职称评定与普通本科院校是一个系列,也就是说评审内容和评审方式两者之间没有实质区别。高职院校虽然属于普通高校的行列,但它的办学定位与普通本科院校差别较大,科研定位也应该与普通本科院校有所不同,因此对高职教师职称评定中的科研评判,也要区别对待,不能套用本科院校的评审标准;(2)从微观上看,与现行人事制度相适应,多数高职院校教师的职称评定基本上是一评定终身,能上不能下,科研成了教师评职称的`被动产物和唯一动力。需要评审职称了,教师写论文、做课题的积极性就会很高,科研成果的数量自然会增加,职称评完了,就“船到码头,车到站”,高枕无忧了,此时科研对这部分教师而言,既无动力也无压力,成果自然就少了,甚至没有了。
      2、科研制度建设明显滞后
      目前大多高职院校科研制度建设明显滞后,科研工作还处在起步摸索阶段,科研氛围尚不浓厚,科研管理缺乏经验,尚没有形成一套科学、规范、有序的科研管理办法,因而科研管理制度建设更加显得迫切。科研管理制度欠系统、完整,大部分高职院校基本上是普通本科院校科研管理制度的翻版,科研制度设计不能很好地体现高职的特点,脱离了高职院校的实际,操作性和针对性不强,严重削弱了高职科研管理的效果。
      3、科研激励机制不健全
      大多数高职院校科研激励机制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激励手段单一,多以物质激励为主,少见成就感的认可;(2)激励形式单调,多局限于正面激励,少有负面约束;(3)激励力度不够,多“隔靴挠痒”,未见明显成效。激励机制的缺乏很难形成有效的竞争氛围,对科研工作的开展缺乏推动力。

      二、提升高职教师科研素质的途径

      高职教师科研素质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多方面协调配合、通力合作,有组织、有计划地扎实推进。
      (一)转变高职教师科研观念,增强科研意识
      高职院校要把科研工作提到到提升学校综合实力的高度来认识,不仅在观点上重视工作,而且要落实到具体行到。教师要认识到科研工作并非可由可无,要通过科研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教师应该了解科技的发展态势和自己所在学科的前沿动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使科技前沿的内容反映在教学上,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技术应用型人才。通过开展系统培训和有效指导,使广大高职教师转变观念,逐步提高主动参与课题研究和技术应用的科研意识,认识到教师科研素质和科研能力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和重要保证。
      (二)科研管理部门强化服务,帮助高职教师提高科研能力
      科研管理部门通过多种方式途径增强教师的科研能力,注重对教师科研素养的培养,不断改进服务质量。充分了解教师的科研诉求,增强科研信息的搜集与发布,开展科研论文写作、科研课题申报、专利发明创造等方式方法的培训与指导等。可以聘请治学严谨、为人高尚、科研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专家学者给教师讲授科研的方法,指导教师的科研。

    三、如何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如何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一、从“早”抓起,从“小”做起。

    青年教师在某一领域已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但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掌握交叉学科的复合知识、动手能力、检索文献的能力等方面还有待提高。

    青年教师一进门,首先定好科研引路人。作为科研引路人,必须是具有高级职称或在科研上有突出贡献的中级职称的教师担任。

    学校对科研引路人有奖励,有考核。学校对青年教师的科研考核,也有特殊的政策,不光从论文的级别、项目的大小来衡量,对于青年教师在教学中的演示教具制作,实验设备制作也给予相应的分值。因此对于年轻教师不妨“教学即研究,问题即课题,成长即成果”。

    教师在科研上的路子就是从:制作演示教具→制作实验设备→承接企业技改项目→自行开发专利产品,一步步下去。

    二、积极开展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1.全员培训,实现科研的群众性 一是对教师进行科研技能培训。

    组织教师系统学习“科研理论知识”“科研方法技术”“科研领域与对象”“科研成果与评价”,解剖不成功的课题,使全校教师对科研有一个系统的认识,掌握科研的一般方法,打破科研的“神秘感”。 二是围绕本校课题开展学习。本校课题由教科室向教师介绍课题的选项、立项过程、研究方案和操作方案的形成过程,组织教师学习本校课题的理论原理和操作方案,促使教师观念转变,使学校科研与教师的学科教学同步,即达到了提高教师整体理论水平。

    2.重视科研骨干培训,为科研注入活力 。

    在抓好全员科研素质提高的同时,还要抓好科研骨干的培训,发挥科研骨干的辐射作用,为科研注入活力。对于立项课题,举行每月一次的学习研讨会,学习相关理论,交流课题实践经验,会诊实验中的“疑难杂症”,使课题实验中的难题及时得到解决,随时修整课题实验方案。组织骨干教师到外地参观学习,提高骨干教师的科研水平,通过骨干教师将其经验带到各教研组、年级组,推动各组的教研活动,带动学校的科研。

    3.抓典型培养,树立科研的典范。

    在科研中的先进典型能生动地展示科技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新特点、新经验、新技术和新价值,对学校科研产生强大的辐射力和推动力。因此,学校应深入教学教改第一线,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对有一定科研潜力的教师给予个别指导,进行单独培养,使之成为教师个体的教科研风范,通过成功的典型来昭示、激励教师,从而推动科研的全面工作。

    三、制定科研常规管理,建立奖励方案,做好科研成果的推广。

    1.制定常规管理制度。

    包括:①课题立项,论证、实施、结题、评审、档案等过程管理制度。②科研工作量计算办法。③教师科研岗位职责。④科研经费管理制度。⑤科研课题成果推广制度。⑥举办讲座,提供咨询制度。⑦图书资料保管借阅制度。⑧学年论文评选制度,优秀论文评选交流制度。形成课题管理体系,使教育科研有布置、有检查,保证教育科研的质量达到教研的预期目的,使科研落到实处。

    2.加强政策倾斜。

    把科研作为教师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评选先进和晋级晋升的重要指标。设置年度论文奖,发表文章奖和课题奖、实验奖以及科研先进奖,以此肯定教师在科研中付出的劳动和做出的成绩。

    3.推广研究成果,展示教师个体科研能力。

    科研的目的是服务于社会,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研究成果的推广不仅能充分发挥其作用,而且还会使教师因自己的劳动成果被社会所承认而感到欣慰,所以学校应做好教师的科研成果在校内、外的推广工作。

    首先在校内推广,应用性科研成果,形成学校的传统特色,为教师搭建成果交流的平台,开展教研组科研论文交流会和校级课题专题论文交流会,促使教师的教研教改探索向科研成果的转化。编辑出版校级教师论文集,使教师的科研成果在教师中广泛交流。

    其次是校外推广,做好教师科研论文推荐发表工作,为教师提供校外课题论文交流会信息,向来校参观学习的兄弟学校宣传本校教师的科研成果,使教师的科研成果得到社会认同和应用,更好地激发教师的科研激情。

    四、积极开展学术活动。

    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应具有活跃的学术思想,学校以创新人才培养为契机,加大工作力度,努力使学校各类学术活动发生较大的改观,广泛开展与国内外高校、企业的学术交流,举办高水平的学术讲座,举办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通过各种方式培养教师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特别是要把青年教师放到高层次的学术环境中学习、竞争、锻炼、提高。

    五、加强学科建设,大力培养和选拔创新型的优秀拔尖人才。

    拔尖人才对于学校的发展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面向21世纪的拔尖人才的选拔与培养已经成为学校继往开来、建设发展的关键。落实学院学科建设规划,建设一批具有明显特色的重点学科,亟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能够占领学科前沿,把握学科发展方向,善于组织团结协调教学科研队伍,促进本学科不断创新和发展,在国内外科技界重大影响的中青年拔尖人才,为此学校在创新人才体系的实施中,将重点培养后备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重点学科设立首席专家制,重点课程设立首席讲师制,首席专家、首席讲师采取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的方法在国内外、校内外公开招聘。为了使青年教师尽快脱颖而出,学校还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如配备学术助手等,加速拔尖人才的代际转移。

    设立特聘教授岗位,给予优厚待遇,筑巢引凤,吸引国内外有成就的专家学者,来学校建功立业。

    六、加强青年教师的创新实践锻炼 。

    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尤其是创新型的青年教师队伍,必须具备创新实践能力、经济头脑和市场意识。学校按照产、学、研相结合的基本途径,以科技创新为切入点,利用国际合作、建设指导委员会、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等多种合作关系,结合科研教学需要,遴派青年教师到高校、企业进行合作科研和学术访问,促进青年教师多出成果,促进学校科研成果的转化。

    七、营造适宜创新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 。

    为造就一支21世纪的高素质创新型教师队伍,必须营造一个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造就人才的良好环境,在全校建立起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爱护人才的良好风尚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八、加强科研合作是提高科研质量的有效途径 。

    学校应积极促成科研力量的融合,借助跨学科的、共同关心问题的协作、不同层次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校内外企事业的合作,集中力量办大事。从而促使科研水平产生质的飞跃。 学校要求教师做科研,教师也同样希望学校职能部门担负起组织和领导的任务。学校考核教师做科研应循序渐进,逐年增加考核标准,不能流于形式。要实现群众性的科研,学校一定要重视对教师的教育理论培训,指导教师的科研工作,加大对课题研究的投入,激发教师的科研激情,加强对教师科研的管理、服务和指导,从而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锻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关于objective的问题,通过《简论高职教师科研素质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如何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objective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爱资源吧版权声明:以上文中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objective
    win7纯净版如何删除开机启动项的操作方法 WIFISKY:瞒不住了!一款好用又省钱的上网神器来了